Skip to main content
精選書摘

大寶欺負二寶怎麼辦?面對手足衝突,父母可以這樣做

蔡宜芳心理師長期與青少年工作,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此她既能同理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也能體會父母教養孩子時的挫敗與無力。

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愈嚴格,孩子就愈反彈;當孩子愈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面對親子間的衝突,先理解,再反應,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進而思考如何理解和面對,問題反而更容易解決。父母陪伴孩子,不是為了說服或改變孩子,而是讓孩子感受到︰「因為我愛你,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陪著你。」

文:蔡宜芳 諮商心理師

你不是不會當媽媽,你可能只是太累了

我是國中輔導教師,同時也是親職教育講師、專欄作家。多重身分再加上媽媽的角色,我發現當我太累的時候,例如:工作量太大、工作壓力大、睡不飽……面對雙寶哭鬧、耍賴、吵架的狀況,我的包容度就會變低。

這也讓我看到,當我自己都快搞不定自己,孩子又不配合時,我就會忍不住對孩子大聲說話,但其實這也是我的情緒在提醒自己:「我真的太累了!」

而當我對孩子大聲說話,孩子可能會哭鬧得更大聲,又或是孩子可能暫時壓抑情緒,但久了,孩子還是會爆發。我發現最近大寶更容易對二寶大聲說話,導致二寶大哭大叫,我也開始暴躁,而形成惡性循環。

相反地,當我自己工作適中、身心狀況良好時,我對孩子就能比較有耐性,對於哭鬧聲的接受度較高,也比較能循循善誘,較能忍住不大聲說話,且去理解孩子鬧脾氣背後的原因,甚至能用幽默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耍賴行為。當家裡的氣氛較好,孩子也比較不容易鬧脾氣,就變成了正向循環。

面對孩子鬧情緒時,先檢測自己電力還夠嗎?

因此,當你面對孩子時,你可以先檢測一下自己的電力是否還足夠︰現在電力是充飽了?還有一半的電?還是快沒電了?我很清楚,當我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而非好好講話時,其實是因為我已經非常疲倦,內在感到耗竭了。

如果你發覺自己的電力不足,請先充電,再來面對孩子,例如︰「讓自己冷靜五分鐘,再去接小孩」、「深呼吸五次之後,再對孩子講話」;或是做一些事,以減少心力負荷,例如︰「原本是自己做晚餐,改成用買的」、「告訴家人自己有點累了,詢問家人是否能多幫忙一些」。

當我們能安頓好自己的內在,就能好好地靠近孩子的心,陪伴孩子面對他各種說不出口的情緒。如此一來,孩子的內在就能長出更多的「安全感」。孩子會知道,不管他鬧脾氣還是做出不當的行為,他都不會被拋棄或被討厭,都會有一個人在旁邊陪著他去理解自己。

孩子會知道,父母的愛,不會因為他不乖就消失,愛一直存在。父母的理解與陪伴,滋養著孩子內在的「安全感」不斷成長、茁壯,讓孩子也能好好愛自己。

問題不是一朝就惡化至現在的狀況,孩子也不可能馬上就好起來

我的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大寶配合度高、乖巧,二寶鬼靈精怪,喜歡爬上爬下、丟東西,除了曾經去攪馬桶水,最經典的是二寶把手機和各種東西放進微波爐,還把室內拖丟進氣炸鍋,還好二寶不會按開關,所以拖鞋完好如初;但隔天,她又把鉛筆和玩具丟進氣炸鍋,我婆婆不得已,只好把氣炸鍋黏起來……

諸如此類在大寶身上不會發生的事情,二寶全部都會做,例如:在牆上、門上和各種地方畫畫、把衛生紙全部抽出來滿地都是、把水倒在沙發上……

最糟的是,向來乖巧、聽話的大寶最近對二寶很有敵意,只要她覺得二寶說錯了、在命令她,或是她沒辦法當第一名,她就會對二寶咆哮、尖叫,完全變了一個人的樣子。其實,二寶根本就沒有在針對她,但大寶的個性倔強又好強,當大寶鬧脾氣時,實在是讓人不禁氣打從心底來。

有一次,我真的覺得受夠了,因她對二寶實在是太過分了,我忍不住修理了她。但我發現,狀況並沒有變好,她對二寶的態度愈來愈糟。

有天晚上睡前,她又好幾次對二寶咆哮、尖叫,甚至不斷對二寶大吼:「我真是受夠你了!」我赫然發現,這是我上次打她時,我不斷說的話。我知道,我如果再打她,她只會把氣出在二寶身上而已;而當她又對二寶不客氣,我又會想修理她,變成惡性循環。

我知道她沒睡午覺、感冒還沒好,其實是身體不舒服又累壞了,才會讓這個狀況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我忍住想修理她一頓的衝動,我不斷地深呼吸,試著用平緩的語氣回應她,給她一個晚安吻。很快地,她睡著了。

理解大寶欺負二寶背後的動機,想擁有「價值感」與「歸屬感」

當她欺負妹妹,我知道她是吃醋了,是在討愛(歸屬感);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不想輸給妹妹,這是價值感的追求。但倔強又好強的她,那一臉蠻橫的樣子,實在是讓人非常想對她發火;但其實,她除了需要有人堅定地告訴她明確的規範以外(例如:不能動手、生氣時要練習好好說),也需要有人給她秀秀、抱抱啊。

當她知道爸媽的愛不會因為妹妹而不見(歸屬感),不管怎樣,她都是有價值的、都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價值感),她對妹妹的敵意就有可能減少。但我不知道這一天哪時候才會到來……

其實,我心裡也覺得既疲憊又無助。去年有整整兩、三個月的時間,手足衝突很嚴重,現在居然又開始了,而且變本加厲。當每天這樣的情形不斷上演,真的讓大人很累,覺得耐性都快被用光了。

如果五歲孩子的情緒張力就這麼強,需要父母不斷地循循善誘,並且如此費心地處理及陪伴,那麼自認為是小大人的青少年呢?孩子的狀況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可能在國小就出現,國中時變得更嚴重。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行為,而父母想調整孩子時,孩子通常不會明天就能變好。父母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另外,也要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若有需要,父母也可以尋求專業協助與系統合作,例如:導師、輔導老師、特教老師、精神科醫師等。


文章摘錄自《先陪伴,再教養》,作者:蔡宜芳|出版社:寶瓶文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