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精選書摘

面對安寧善終,被照顧者與照顧者最後關懷

By 2023-12-08No Comments

編按:對於人生,我們總是有著規劃與準備,進修、買房、結婚、生子、退休等,但卻對死亡充滿未知恐懼。或許,面對人生謝幕,我們也能試著像計畫生命中的其他部分一樣,認真嚴肅地對待,以關懷開放的心開啟一場善終對談,或許會讓病人和他們的照護者感覺好很多。

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失智症的作者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在與失智症共處的這些年裡,瞭解到任何病症都有前、中、後期,
臨終也是如此。因此,她從預立醫療規劃、拒絕治療到自主停止飲食(斷食善終),並與記者安娜.沃頓共同著作《我們該談談人生的最後一件事》。

死亡,不該只是恐懼面對

一九六三年,精神病學家約翰.辛頓(John Hinton)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英國人對死亡的態度。調查發現,病人往往不會被明確告知他們即將死亡;他們甚至常常不被告知自己患有癌症,因為癌症這個詞會讓人產生極大的恐懼。辛頓教授認為,那些無法接受死亡的人,會遭受更多的身體痛苦。在研究過程中,他在醫院採訪了三十八位瀕臨死亡的人,但沒有一個人被醫護人員告知他們即將面臨死亡,儘管其中有些人的牧師曾暗示,他們即將死亡。他在《死亡》(Dying)中寫道,接受死亡可以促進「心靈的平靜」。另外,他還寫道:

許多瀕臨死亡的人表現出他們的仁慈,在精神上也許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高尚。他們竭盡所能地顧慮那些自己即將拋下的親人的感受,因為那些人得要承受失去他們的痛苦……他們表達自己的愛,方式既明顯又微妙。倘若在靈性和身體層面上得到幫助,大多數穩步走向死亡的人很可能會在他們陷入永久失去意識之前,體驗到向命運臣服的平靜。1

如果死亡必須發生,漂流到永久的無意識之中聽起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我們確實無法避開它。在過去幾十年裡,醫療、手術和藥物方面可能取得了各種突破,但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死亡仍然是必然的結局。辛頓教授指出,他的研究揭示了臨終病人想要知道的三個問題是:死亡會拖上很久嗎?身體是否會承受嚴重的痛苦?痛苦是否會得到緩解?

Photo:Pexels

論及死亡,是為了擁抱生命的每個當下

儘管辛頓的研究是在一九六三年進行,然而這些問題不正也是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能得到答案的問題?是我們之中許多人最害怕或難以啟齒的問題?如果你無法談論死亡,你又怎麼能開始理解你的問題是什麼?正如我曾多次談到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以及在被診斷出患有持續惡化疾病後的生活,你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清楚。但是,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提出問題的方式,我們也許可以減緩痛苦,而減輕心理上的痛苦,或許也能減輕生理上的痛苦。

希維婭一直是「為明天做打算、為今天而活」的典範。她同時也是我第一個去世的親密朋友。她的離去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儘管我們住得並不近,我們之間相隔遙遠,我仍然知道她就在我身邊。天知道大衛在他們空蕩蕩的家裡獨自踱步時是什麼感受,也不知道她的女兒們在沒有摯愛母親的幫助下如何適應。但作為朋友,我安慰自己,我相信知更鳥是逝者的靈魂。在我的第二本書中,我提到了我在希維婭死後幾天做的一個夢,我夢見一隻知更鳥飛來,停在我的手上,直視著我的眼睛,然後迅速地在我掌心裡拉了一坨屎。是的,毫無疑問,那是我的希維婭。至少這個夢境令我發笑,當我們所愛的人離開我們時,他們遺留給你的,是這些你知道對方會覺得有趣的共同笑話,或是你們曾彼此珍視的記憶。它們永不褪色,即使肉體消散。

1. John Hinton, Dying, Penguin Books, London, 1967.


文章摘錄自《我們該談談人生的最後一件事》|作者: 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安娜.沃頓(Anna Wharton)|譯者: 盧相如|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我要找人:到Care724平台自己挑選看護並線上預訂!均審核過身分證及一年內良民證
找醫院看護、居家照顧

我要接案:歡迎看護、居家照服員到Care724平台兼職自主接案,增加收入!加入優點
照服員加入接案

快速上手指南:找看護常見QA接案常見QA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