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老年人的憂鬱症發生率約達20%,女性比男性高一倍。由於老人較少表達憂鬱心情,反而常以身體狀況來表現,例如容易疲勞、頭暈、胸悶等,但檢查又找不出原因,因此常被誤會是一般老化而忽略老年憂鬱症問題。本文列出老年憂鬱症有那些症狀,以及如何治療和預防,幫助長輩活的更自在。
作者:恩主公醫院 夜班副護理長 林家惠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社會型態的變遷,國人平均餘命增加,人口趨於老化,2018年臺灣已邁入高齡國家,隨之而來的是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社會衝擊。
「老化」是生理狀態隨時間而變老的過程,會使記憶力衰退,動作、反應變慢,降低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每個人遲早都會面臨到這些問題,所以如何在身心靈的各個層面,都能適應老化帶來的影響,就愈顯重要。
老年憂鬱並非正常老化
老年人的憂鬱症發生率約達20%,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其症狀大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如失眠、容易疲勞、頭暈、食欲不振、身體疼痛、胸悶、腸胃不適、便祕等,或較有慮病傾向,或出現情緒低落、哭泣、嘆氣、自殺意念,或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變差,甚至反應遲鈍,容易被人誤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憂鬱症其實是很多疾病的初期表徵,最常見的是失智症;有研究發現,晚發作的憂鬱症有愈高的失智風險。但與失智症不同的是,老年憂鬱症可以藉由治療,讓記憶力及相關症狀明顯改善。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
至於如何治療老年憂鬱症,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以抗鬱劑為主,必須求醫於精神科醫師。但臨床醫師通常顧及老年病人的肝腎功能,大多傾向不開立太高的劑量,所以非藥物治療也就相形重要,鼓勵老年人以調適生活方式來面對憂鬱症,期望不靠藥物來治療憂鬱症狀。
非藥物治療則是鼓勵長者表達內心想法與感受,建議融入社區,多參與休閒活動,如唱歌、跳舞、畫畫與寫作等,藉以活動身體、抒發情緒,對於身心都是十分有益的,若能獲得他人的肯定與支持,更有正面鼓勵意義,所以參與有相同興趣的社群團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些老人家則可能基於自尊,在面臨困難挫折時不願意麻煩別人,那麼就建議他們寫日記,練習與自己對話,重新審視生命經驗,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新思維出現,進而改善心情;也可教導他們靜坐、冥想、腹式呼吸,使心情放鬆;鼓勵做個陽光老人,傍晚時分可以晒個30分鐘的太陽,也可以藉此機會多與鄰里朋友多些互動;鼓勵、協助改掉一些生活上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等……透過這些方式,改善老年憂鬱。
及早規畫 成功老化
近年來精神醫學提倡健康及成功老化,關鍵在於能夠提早準備及規畫,包括了財務健全、身心保健、人際關係等層面,應盡早協助家中長者面對、瞭解及適應老化,調整好心態與生活型態,才能使他們往成功老化的方向邁進,在人生的下半場,活得更自在、更快樂,不再憂鬱。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原文來源:恩主公醫訊 109年12月號第292期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