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專訪黃楀軒營養師之後,我們可以初步了解該如何照顧長輩的健康與營養。這篇我們深入探討,針對慢性病、術後,或是茹素長者的飲食原則,和營養品補充建議,讓長者越活愈健康。
(相關文章:樂齡的飲食迷思:清淡一定比較好?讓專業的營養師提供長者飲食新觀念!)
慢性病長者的飲食原則,藥物為優先
黃楀軒營養師提醒,這類的長者要先審視的是藥物有沒有按時服用?因為藥物才是穩定身體狀況最好的方法,飲食是第二步,所以應該要以藥物加上飲食才是最好的方法。有慢性病長者的飲食把握重點原則即可,其實並不需要太嚴格的要求,如果因為疾病導致什麼都不敢吃,反而會缺乏足夠的熱量,造成反效果。
慢性病的飲食要回到均衡,除非是腎臟病患者,否則長者應該還是應攝取足夠的肉類,它是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但由於各種慢性病的飲食考量不同,建議長者可至慢性病回診的醫療院所諮詢營養師。
術後飲食調理,先有熱量、再求營養
術後的飲食可視長者的胃口好壞來做調理。如果胃口不好的話,可以適當的使用商業配方,在一個定量上,熱量和營養都已有適當的調配,可以讓長輩在進食上比較不會有負擔;若是胃口好的話,就可以給予熱量、蛋白質、蔬菜足夠的食物,幫助身體做修復。然而,無論此時長輩的胃口好或不好,仍然抱持先求有、再求好的飲食原則,讓長輩能先吃進足夠的熱量之後,再去講求飲食內容品質的部分。
茹素者應多補充蛋白質
一般來說,素食者的蛋白質選擇較為限制,優先會以黃豆製品為主,例如黃豆、毛豆、豆腐、豆乾等;另外可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穀物類,例如藜麥、鷹嘴豆;蔬菜也可選擇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的,如花椰菜。
茹素者也很容易會碰到素食加工品,其中很大部分是以麵粉為主,再混大豆蛋白進去,然後加入較多的調味料,這類食品蛋白質品質不佳,過多調味料會增加肝腎負擔,所以建議盡可能多食用原型食物來取代加工品。
素食的烹調也可多一點變化,以增加其豐富度,例如豆腐食材,可以做成煎雞蛋豆腐、滷油豆腐或是做成丸類,或是用豆腐加入荸薺、馬鈴薯做成豆腐餅、豆渣餅,只要多花一點心思,茹食者一樣可以做好均衡飲食。
年長者的三種營養品補充建議
長輩由於嗅覺、味覺的改變,咀嚼功能變差,胃口也不如以往,食物攝取的總量和種類都越來越少,在熱量和營養上可能都會有不足的情況,這時,我們會以營養品來幫助身體的機能運作與營養補充。
黃楀軒營養師提醒,我們在營養品的選擇上要避免跟風流行的心態,應該要依照個人的需求來做聰明的選擇,找到適合的營養品更為重要。因此,針對年長者的營養品需求,黃營養師依其多年的實務經驗,提供三種較為優先考量的營養品:
1. 消化酵素
長者的腸胃調理優先選擇應是消化酵素,而非目前市面上很流行的益生菌。這是由於消化酵素可在食物還沒進入大腸之前,先在小腸和胃進行細化的工作,如此才能有助於後續的吸收。消化酵素猶如身體內的剪刀,隨著年紀增加,我們所產出的剪刀會變少、變鈍,所以這時補充消化酵素就能提供身體更多有利的剪刀,才能幫助食物剪得更細,更有助於吸收。
2. 鋅
它是修復黏膜很重要的營養素,腸胃道、口腔黏膜、食道黏膜都是黏膜組織,所以當黏膜狀況不好的時候,鋅就可以幫助修復。
3. 維他命B群
它們就像一台機器的機油或插頭,幫助產線的運作正常,也就是能夠幫助人體的新陳代謝,當我們的代謝吸收變好了,體力也就會得到改善,長輩在體力變好之後就更有活動力,有動就會能吃進更多食物,再讓身體產生能量,因而造成良性的循環。
在這些營養品的選擇上,黃楀軒營養師建議酵素有分兩種,一種是蔬果發酵的酵素,另一種是消化食物的酵素,長輩要優先挑選的是消化酵素;鋅和維他命B群則要以天然萃取的為主,不要選人工合成的,因為身體的利用率比較低。劑量部分則可依各品牌的建議量攝取,通常建議觀察2-4週,看看自己的狀況是否有改善。另外若是不確定應該攝取哪些營養品時,也可諮詢專業的營養師,針對想改善的狀況來提供營養品的攝取建議。
採編:翁倖惠
黃楀軒營養師,畢業於天主教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現職為長照營養師、NutriCore團隊營養師,具備國家高考執業登記營養師、腎臟專科營養師、長照居家營養師等相關證照,擁有5年醫院臨床營養經驗與經絡藥膳臨床實務培訓認證,曾與台北多處長照機構合作,擅長腸道營養調理、 過敏營養調理、睡眠營養調理、慢性病調理、 樂齡營養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