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精選書摘

越老越快樂,從長輩身上學到的4件事

By 2022-10-289 2 月, 2023No Comments

編按:作者康思云是一位老年藝術社工師,用藝術作為媒介來服務長者。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顯示,人越老越快樂,為什麼?由於長者比年輕人更意識到時間的有限性,因此更能看清生命中的優先順序。作者從陪伴老人的過成中,學到了長輩的處事智慧,雖然人生不一定有什麼大成就,但透過對他人的關懷與讚美,會不知不覺影響身邊的人,讓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循環延續,創造生活的幸福感。

摘自《愛,需要勇敢》作者康思云自序

哈佛大學曾於一九三八年開始進行一個跨越了八十多年的縱貫性研究,證實人類幸福感的來源,不是金錢、不是健康,而是持續而美好的社會互動。這與我多年來在長者身上的學習是一樣的。

我所從事的職業很特殊,不僅小時候沒聽過有人在做這個工作,大學就讀社工系時,也不知道在社工的領域裡有這個類別。直到工作了十幾年後才知道,原來我的工作在國外有一個特殊的職稱,叫做「老年藝術社工」——用藝術作為媒介來服務長者。

二○○五年,當時仍在第一線照顧機構擔任老年社工的我,由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遴選至紐約向美國的創意老化先驅蘇珊 ‧博斯坦( Susan Perstein)女士學習,將「傳承藝術( Legacy Art Work)」方案帶回台灣,同時開啟了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至今長達十六年的專案合作,用藝術服務老年人,陪伴長者將生命故事創作為視覺藝術作品,並在過程中與他人產生美好的社會互動。

就讀社工系時,大部分同學選擇兒童或青少年作為服務的對象,因為大家覺得兒少是最有可塑性、也是最有希望的族群。我也曾嘗試在兒童跟青少年領域實習,但在實際服務過不同年齡階段之後,毅然決然選擇了老年社工為自己的志業。許多人問我:「思云,妳為什麼要服務老人?」起初,我的理由非常單純,因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長者總是帶給我更多親切感,他們是我所知道最慈藹、最有禮貌的一群人,經過人生的歷練,他們更能感受他人的真心,也願意肯定對方的付出。

越老越快樂,從長輩身上學到的4件事

而於實證研究也證實長者有許多優勢。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壓力、煩惱、憤怒等負面情緒隨之下降;史丹佛長壽中心的研究則證實,隨著年齡增長,同一個人會呈現愈來愈正向的情緒體驗。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將會愈老愈快樂。而根據「感應時間理論」,由於長者比年輕人更意識到時間的有限性,因此更能看清生命中的優先順序。

在工作中,大我好幾十歲的長者向我講述自己的快樂與悲傷、成就與遺憾,不時會有長者問我:「為什麼我現在才懂得的事情,妳這個年齡就懂了?」

我總是回答:「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認識你們,你們的生命故事,就是我的老師。」這些從長者生命中學到的點點滴滴,是真正讓我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與長者的相處徹底擴展了我對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的觀點,並確實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對愛的理解、在工作中的熱情,以及為人父母的過程。

因著工作歷程中不斷的衝擊與反思,我與團隊的夥伴們開始撰寫一系列探討「人我關係」的文章,也因此有了你手中的這本書。在閱讀本書之前,讓我先與你分享四件我從長者身上學到的事:

第一件事,要盡力善待每一個人

平時你到了一棟陌生的大樓,會主動跟大樓管理員、清潔人員打招呼嗎?過去的我,不會。在三十歲之前的人生中,人被我二分為「朋友」及「不是朋友」兩種人,而能稱為朋友的人並不多。因此,生活中大部分的人,我不需要跟他們有太多互動。直到一對老夫妻改變了我。

剛開始從事老年藝術社工這個工作時,在新竹的榮譽國民之家(簡稱:榮家)認識了一對老將軍夫妻,他們姓楊,在榮家中軍階最高,每逢年節會收到總統的卡片,有貴賓到訪時也一定先拜訪他們,兩老卻非常謙和有禮。雖然我比他們小了五十多歲,連榮家的最高長官也都是楊老將軍的學生,但兩個老人家總是尊稱我為「老師」,每堂課都早早的來到教室,笑著說:「做學生就是應該這樣。」

我觀察到楊將軍經過其他榮民身旁時,即使並不熟識,也總是一一和他們微笑致意、關懷問候,對樓層的工作人員或接送的計程車司機非常禮貌而親切,聽到我要離開了,還會叮嚀我:「離開榮家時,記得要跟門口的警衛打聲招呼哦!」我原本覺得,善待朋友、家人是應該的,至於陌生人,保持禮貌的安全距離即可,也不免和一般人一樣,對於權威人士或長官,會多一些微笑、多一點用心。

然而,老將軍的叮嚀,讓我開始學習善待每一個人,特別是對待基層的工作人員。

我的生活因此有了幸福的轉變。等咖啡時不再滑手機,而是和煮咖啡的阿姨聊聊天,這使我的咖啡不僅好喝,打開杯蓋還有美麗的拉花迎接我;經過大樓服務台時,給警衛先生、櫃台小姐友善的微笑,這看似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有一次假日要在大樓辦活動,平時熟識的合作單位沒來上班,需繳好幾百元的停車費,而由於平時主動釋出善意讓警衛對我有了好印象,所以願意為我蓋免費的停車章⋯⋯

善待每一個人,微笑 ——其實是你隨時能送給對方,以及自己最美的禮物。

第二件事,努力看見別人的優點並給予肯定

二○一九年五月,楊老將軍突然罹患急性白血病,我們決定要為他辦一場生前告別式,讓他有機會聽見大家對他的肯定和感謝。邀請信函發出後,回函如雪片般飛來。這位老將軍,曾在赴美參加國際大會時,勇敢的站在簡陋的升降機上,衝上旗台掛上中華民國國旗,因此獲頒護旗勳章;他也在擔任播音總隊長時,盡力連結國際資源,克服了中央山脈的險阻,架起了全台廣播系統。

然而,親朋好友印象深刻、心心念念的,都不是這些豐功偉業,而是:一個一百八十公分高的將軍,在家中忙進忙出做著家事;當身材嬌小的太太說話時,他在一旁頻頻點頭;工作人員剛來榮家報到時,楊將軍親自到辦公室表達歡迎之意,處處肯定他們工作中的付出;常常正面鼓勵晚輩;女兒結婚時,他邀請女兒害羞的好友擔任司儀,給女兒的好友帶來自信。

楊將軍的生前告別式在醫院的安寧病房舉辦,有好多榮民伯伯拿著小國旗,大聲唱著軍歌,為他從病房到交誼廳的路上搭起了一條旗海通道。許多長者向他述說來到榮家後受到他的溫暖照顧,以及對他的感謝。而後在楊將軍的追思禮拜上,有四位將軍為他抬國旗,如此莊嚴隆重,就如同在電影中看到的畫面一般。

這麼一個光榮的將領,竟在他氣若游絲、非常不舒服的最後一段時日,用他僅有的微弱力量,握著我的手並對我說:「謝謝妳的傳承藝術,為我和楊媽媽在榮家的晚年,帶來了色彩。」然後將我的手放在胸口後,舉起右手跟我敬禮。楊將軍的風範,讓我理解到,追求成功並不能撼動別人的心靈,進而帶來改變。一個散發著香氣的生命,不在於他有多厲害、多有地位,而在於他能看見多少別人的優點、願意給予多少肯定。

第三件事,愛是讓對方綻放光芒

在傳承藝術的團體中,曾聽過許多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其中有一個讓我特別印象深刻:老羅與妻子婚後有四個孩子,生活雖清苦卻很幸福,然而,妻子在發現大腸癌末期後一年就離世了。妻子留下遺言要他再找一個伴,一起扶養孩子長大。

三年後,老羅認識了一個好女人,但由於對方家世背景很好,老羅覺得自己和她不僅門不當、戶不對,還帶著四個孩子,對方若嫁給他實在太辛苦了。就這樣,這位女子默默愛了老羅二十年,直到後來她心臟病需要開刀,由於手術成功的機率很低,她跟老羅說:「我們結婚吧,若手術不成功,我的財產就能留給你,讓你的生活有保障。」老羅不忍拒絕,最終還是答應了。

結果,手術意外的非常成功,兩人也終於結婚。婚後,老羅卻因糖尿病造成生活諸多不便,甚至幾乎失去視力。他的妻子不斷鼓勵他不要自暴自棄,積極接送他外出學習、擔任志工。當我們認識老羅時,他樂觀積極、幽默風趣,讓人以為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但老羅總是說:「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人,這一切都要感謝我太太,使我能勇敢面對疾病、過著積極的生活。」

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一塊黃金與一塊泥巴相遇。黃金對泥巴說:「你看你,灰不溜丟的,你有我的閃亮光芒嗎?你有我高貴嗎?」泥巴搖搖頭說:「沒有。但是花草、樹木,人們的糧食,都從我而生。」金子聽了泥巴的話,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在愛與被愛的關係中,我們很容易陷入比較,比較誰比較優秀?誰配得上誰?比較彼此的付出是否公平?我是不是最重要?然而,愛的關係中本就不在於看見自己有多好,而在於能否為對方創造價值。經過歲月的歷練,我看見一種愛,是讓被愛的人綻放光芒,在愛中堅持不懈的為對方付出,使對方能在愛中認真努力的活著,如同美麗的花從泥土養育而出並綻放芬芳。

第四件事,要珍惜父母,抓緊與他們相處的機會

在服務長者的過程中,我們常會聊到「你想念的人是誰?感謝的人是誰?」這個主題,而讓我驚訝的是,長者最思念的往往不是最好的朋友、也不是愛人,而是他們的父母。長者常會說起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噓寒問暖的,在他們生病時如何照顧他們,他們總是很想念媽媽的拿手菜,還有爸爸溫暖厚實的大手。

有位長者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九十多歲的馬奶奶,她有點不苟言笑,寫字、創作都很謹慎,卻在聊起「過年」這個話題時,回憶起十三歲那年的除夕夜,她的父親被共產黨抓走了,她一邊說一邊掉下眼淚:「我很想念我的父親。」

當時我心想:十三歲時的馬奶奶,在八十年後,依然如此思念自己的父親,這是一份怎麼樣的心情啊?直到後來,我看到愈來愈多長者在說起父母時,常會流下思念的眼淚,並且說:「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我才理解到,這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體會到的。在年輕時就有機會看到老人家珍貴的眼淚,是上帝賜予我的一份厚禮。

忙碌的我們總是將時間花在網路與手機上,花時間陪伴朋友、追求更多的成就,卻吝嗇於將時間用來陪伴最愛我們的父母,平時難得跟他們說說話、為他們盡一點心力。長者教會我,人生不要有遺憾,要珍惜父母,抓緊與他們相處的機會,因為到了年老時,最想念的還是父母。

為身邊的人帶來正面的力量

哈佛大學曾於一九三八年開始進行一個跨越了八十多年的縱貫性研究,證實人類幸福感的來源,不是金錢、不是健康,而是持續而美好的社會互動。這與我多年來在長者身上的學習是一樣的。歷經了八十年、九十年的人生歷練,讓人津津樂道的,都不是時下年輕人所追逐的潮流或榮耀,而是困境中幫助他們的那雙手、年復一年的彼此陪伴,以及真心賞識、真誠讚美,所激發出的生命力量。這些長者或許並沒有影響一個時代的大成就,但都在與他們相識的人的生命中發揮了影響力。

「擁有影響力」是許多人心中共同的渴望,希望為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使我們的存在更加有意義。然而,在對世界帶來影響之前,我們必須先影響我們身邊的人;盡力對每個人表達善意,看見並肯定對方的優點;堅定的付出愛,努力讓人們綻放光芒,並且,珍惜愛我們的每一個人。

當我們在生活中散發出這股生命的香氣時,影響力自然能蔓延並遍及我們所到之處,不需要比別人有能力、有才智,需要的僅是一份願意去愛的心。感謝江明璇、彭恩寧兩位藝術社工師在累積多年的第一線服務經驗之後,和我一起共同撰寫一系列關於「優質關係」的文章,並在親子天下的邀請下編寫成你手中的這本書。隨著本書所設計的章節、小練習來進行,期盼這本書

能陪伴你重新梳理與自己、與他人、與過去以及現在的關係,引動你潛在那股在「優質關係」中觸動人心的影響力。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愛,需要勇敢:創造幸福感的關係練習》,作者康思云自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