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精選書摘

腎不好要吃低鈉鹽?小心吃錯了更要命

By 2022-08-097 9 月, 2022No Comments

大家都知道腎臟病人不能吃太鹹,但食物不放鹽,味道太清淡又讓人食之無味,因此很多人選擇用低鈉鹽來代替,但你可知道,低鈉鹽含鉀量高,吃多了可能反而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心臟停止嗎?

作者江守山醫師破解低鈉鹽的食用迷思,並提供正確的吃法,提醒腎功能不好的人別再吃錯鹽。

鈉是人體重要電解質,太多太少都不好

很多人都知道,腎臟病患者不能吃太鹹,也就是要忌鹽,因為鹽會使腎病患者的水腫惡化,血壓也不易控制。可是食物裡不放鹽,不但沒有鹹味,連甜味等重要味覺都不對了,患者可能因此沒有胃口而營養失衡,如此一來,不但影響病情,甚至還衍生感染等併發症。因此,很多腎病患者會選擇低納鹽、無鹽醬油或薄鹽醬油,認為這樣不但不影響食慾,也不會造成水腫,可說是兩全其美。但這樣的選擇真的是對的嗎?

首先大家要了解味覺中的「鹹」是怎麼來的?會讓味覺產生鹹味的成分,主要是鹼金族元素(鋰鈉鉀銣銫鍅)與鹵素(氟氯溴碘砹)的化合物,而一般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所以會讓人覺得鹹。

鈉太多易導致水腫和高血壓

對人體來說,鈉是重要的電解質成分之一,作用在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酸鹼平衡、負責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鈉雖然重要,但也不能過多,假如鈉太多,人體為了稀釋鈉的濃度,就會透過口渴需求來增加水分攝取,並讓水分滯留體內,以便暫時沖淡鈉的濃度,最後再藉由排尿將多餘的鈉和水分排出而達到平衡。然而,整個過程不但會水腫,還會增加循環血量和交感神經反應,導致血壓攀升。

低鈉鹽的鉀含量高,腎功能不佳者吃了更要命

由於我們吃的食物中多半都含鈉,所以正常情況下,人體並不缺鈉,反而容易因重口味而有鈉攝取過量的問題,長期下來就會導致高血壓。為了減少鈉的攝取,鹽商就使用另外一個鹼金族的元素來代替鈉,製成所謂的「低鈉鹽」。市面上許多食品也紛紛以低鈉鹽取代食鹽推出健康訴求的新產品,部分的無鹽醬油或薄鹽醬油便是如此。

血鉀升高易引發心律不整

然而,低鈉鹽用來代替鈉的鹼金族元素是「鉀」。鉀和鈉一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電解質,可以使腎上腺素抑制鈉離子含量,幫助身體排除過多的鈉,但和鈉一樣,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攝取過多的鉀,會造成嚴重肌肉癱瘓以及心律不整,人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便會讓腎臟以尿液形式將過多的鉀離子排出體外。不過,腎病患者常有鉀離子排泄的困難,這時如果吃低鈉鹽,反而會讓體內血鉀升高,不僅易引發心律不整,嚴重時還可能會使心臟停止。

全台腎病患者估計大約有200多萬,其中有96%的人根本不知自己的腎臟已經出問題,加上處於「潛伏期」、「沒有腎病但腎功能已下降中」的人,更不知有多少。

衛福部曾針對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進行調查,發現一般食鹽含鉀量為0,但低鈉鹽每百公克的鉀含量,卻高達26000多毫克;一般醬油含鉀量約417毫克,無鹽醬油的鉀含量卻高達2672毫克。這麼高含量的鉀,絕對是腎功能不佳的人所無法負荷的。

其實,人類的味覺很容易受騙,如果要有鹹味又不要有鈉或鉀,可以考慮使用胺基酸無鹽醬油,或是直接減少食鹽及醬油攝取量,才是最好作法。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摘錄自《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作者:江守山,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好書推薦: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

更多顧腎技巧文章

Leave a Reply